武汉热线主页 > 资讯 > 正文 >

武汉这些医疗资源的“家底”,超越北上广深

2020-04-30 15:07:05 来源:互联网 阅读:-
【摘要】在武汉,能听到全国各地口音的地方,除了机场和车站,还有各大医院。武汉正由“中部医都”向国家医疗卫生服务中心迈进,多项医疗资源指标在全国遥遥领先,千人床位数等指标

在武汉,能听到全国各地口音的地方,除了机场和车站,还有各大医院。武汉正由“中部医都”向国家医疗卫生服务中心迈进,多项医疗资源指标在全国遥遥领先,千人床位数等指标甚至远超北上广深。

坐拥27家三甲医院的大户人家

九省通衢的武汉,有1418万人口,其中流动人口近五百万,匹配的医疗资源也“家底”丰厚。

如果你在武汉市内乘坐地铁2号线——这是一条贯穿南北、跨越7个区的线路,将会由南到北依次途经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、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、湖北省中医院、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、同济医院、金银潭医院等至少10家三甲医院及其分部。

作为一个中部省份的省会城市,武汉坐拥27家三甲医院,在全国仅次于北京的55家、上海与广州的各38家、重庆的31家,数量比一线城市的深圳高出一截,在省会城市里更是一马当先。

这些三甲医院各有所长。老百姓心里有杆秤:心血管病诊疗去协和,皮肤病上一医院,糖尿病去中心医院,烧烫伤赶紧送三医院……事实上,打造国家医疗卫生服务中心,武汉医疗界家底殷实,全市现有各类重点专科468个,其中国家级重点专科122个,在北京、上海、广州等7个城市中排名第三,深圳又被甩在了后面。

裘法祖院士开创的同济医院普外科和器官移植中心,其综合医疗指标高居全国前列,在国内医疗界“江湖”地位难以撼动,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级专科诊疗中心。

武大人民医院眼科、精神卫生中心等在国内已聚集影响,并在国际期刊登载多篇学术论文。

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、脾胃病科、肾病科、临床护理四个专科入选国家级重点专科,尤其是皮肤科,常年求医者络绎不绝。

由湖北省中医院、武汉市中医院牵头的冬病夏治每年吸引省内外患者约百万人,还有不少外国朋友来“凑热闹”,敷贴治病养生的观念深入人心……

湖北周边的河南、重庆、湖南、江西、山西、安徽等,多个省份的居民,都倾向于跑武汉看病。

武汉的吸引力不仅限于省份周边,根据不完全统计,2018年,同济、协和、省人民、中南等四家省部属医院所接诊的外籍人士遍布五大洲,年接诊量近5000人次。武汉的医疗资源,辐射半径从中部地区、国内开始扩展到全球。

中部大哥成为国家主力

2009年,武汉就将“中部医都”建设纳入医改总框架。截至2019年,武汉市级财政已累计投入专项资金7亿元,为国家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经费保障。

在土地规划、人才、资金、重点专学科、建设规费减免等五大配套政策支持下,武汉收获了“四名”——名院、名专科、名诊疗中心和名医。

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公布的最新“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”中(图),同济、协和、武大人民、武大中南、武大口腔医院入围全国百强。

在“中国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”37个临床专科中,武汉地区的7家医院的妇产、耳鼻喉、口腔等22个重点专科进入全国前十,122个专科入选“国家重点专科”。

院士裘法祖、陈孝平、马丁,“国医大师”李今庸、梅国强……“人才强医”战略下,武汉现拥有院士2名和各类国家级人才400余名。

“四名”使武汉医疗辐射能力逐渐增强,各诊疗中心收治的患者来自全国各地。

根据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“中国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”,37个临床专科中,武汉地区7家医院的22个重点专科进入全国前十。

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副院长赵剡表示,如今,武汉无论是医疗技术、设备还是药品,都与发达国家不相上下。武汉正成为继北京、上海之后的又一个全国性医疗卫生服务中心。

统计显示,2018年,武汉市医疗机构门(急)诊总人次数、出院人次数分别达到8579.7万、301.5万,比2009年分别增长92.69%、139.89%。从“区域级”到“国家级”,这一跨越足足积累了十年。

疫情冲击后迎来红利

“只要还有一口气,赶紧赶紧送同济”。这类老百姓间流传的顺口溜,显示出对武汉医疗水平的绝对自信。

以同济、协和为例,这两家医院设有4000多张床位,是当之无愧的“巨无霸”。在2018年复旦版医院综合排行榜上,武汉同济与武汉协和分列全国第8和第12名。

武汉市医疗资源的丰富,首先体现在医疗机构的每千人口床位数,2018年为8.6张,明显高于全国每千人6张床位的平均水平,也高出北京和上海(同为5.74张)。

2003年SARS过后,我国进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,推动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。全国各地医疗机构针对传染病防治要求,进行了相应的升级改造。武汉市政府投资5亿元,建立了武汉地区唯一一家省市共建的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——金银潭医院,床位近700张。

业内人士认为,此次新冠疫情之后,武汉市有望再迎来一波政策“红利”,在资源倾斜、基础建设、提升医护待遇等方面,均有裨益。

可以预见,武汉人均床位数量等医疗资源领先北京、上海等城市的优势将进一步扩大,最终获益的是武汉百姓。

后疫情时代拉起健康防线

一场疫情,大家都懂得了生命可贵。毗邻医院的房子,也成了老百姓置业时考虑的因素。同济、协和这样的“顶流”级医院自不必说,如今,三级医院已经覆盖武汉每一个区。武汉医疗资源,既“顶天”能在国际争锋,也“立地”,在老百姓身边做好日常医疗服务,成为家有老小的武汉人的健康后盾。

光谷地区曾被人称作武汉的“医疗洼地”,可近年来,随着同济医院光谷院区、武大人民医院东院、省妇幼保健院光谷分院等建成,光谷俨然成为“医疗高地”,万科五彩城等武汉东区域居民小区,都能享受到这座城市顶级的医疗资源。

在白沙洲、后湖、四新等居住新城,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、武汉市中医医院四新院区、江城亚洲医院、同济医院中法院区等相继投用,区域医疗短板全部补齐,甚至是实现了后来居上。

目前,三级医院更是已覆盖至武汉各区,每个新城区都至少建成或在建了一家高标准三级医院。

早在2017年冬,因流感爆发,武汉儿科资源出现短暂紧张。仅在数月后,武汉儿童医院妇幼综合业务楼就建成投用,在不少城市突出的儿童“看病难”得到解决。

这得益于《武汉市医疗卫生设施空间布局规划》。在规划引领下,妇产、儿童、精神等“紧缺型”专科医院建设提速,武汉市精卫中心重症病房楼、武汉经济开发区儿童医院等近10家“紧缺型”专科建设项目已经完成或正在启动建设。

民营医院蓬勃发展,优秀代表如亚心、爱尔眼科等医院也广受好评。截至目前,武汉社会办医疗机构数量和床位数分别增加到3256家和2.2万张,分别占该市总量的53.6%、24.2%。

2019年,武汉举办了世界大健康博览会。对此,武汉协和医院院长胡豫介绍,会展向武汉市民传播大健康的理念,也会带来医院发展理念的转变。武汉坐拥丰富的医疗资源,今后将进一步健全健康管理、防病治病的服务链条,将更适应大健康理念下的现代医疗模式。

乐业武汉,安家万科,4月30日16时,武汉万科购房券准时线上开抢。


推荐阅读:中国融合网